Sunday, August 23, 2009

当中文不再是我们的优势……

马来亚大学语言暨语言学学院,汉语语言学系21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于6月14日至7月4日前往中国北京,参加由中国汉办与北京国际汉语学院主办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课程。

参与有关课程的还有来自美国与加拿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为期3个星期的课程包括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词汇教学、中国古近代史、诗词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理、制作中国结等等。

马大学生卢洁雯与苏尧邦同学参加了这次的交流课程,且看21天长了什么了知识。

老外说华语“超赞!”

苏尧邦:老外的汉语与我们的英文

这次的北京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老外随处可见,他们选择以汉语与店员讨价还价或与民众交谈,别说当事者会因而倍感亲切,就连我这自懂事以来就不自觉地以“炎黄子孙”自称的大马华裔新生代除了感到惊讶以外,亦因听闻老外在说着“我们的语言”(华语)而倍感自豪,脸上顿觉有光。

我也不明白当下为何会涌现如此强烈的自豪感。或许这源自大马华社长期以“中国两岸三地以外华文教育保留得最完整的地区”自称所衍生的优越感。

这份自豪感时至今日仍常常烙印在所有大马华人身上。就连我们这些80年代末以后出生,且虽然未经历艰辛华教运动的新一代华裔子弟,也常常因为自己懂得一口流利的华文,加上顺应中国崛起的契机,以为自己肯定比不懂中文的人占了优势而沾沾自喜。确实,一直以来,我以此引以为傲。

没料到这份优越感在我连续3周走在北京街头,发现越来越多老外也能说得一口流利华语,甚至还带着“北京腔”的震撼下彻底破灭了。当下,我深深明白,能说得一口流利华语的并非只有华人,换言之,懂得华语已不再是我们的绝对优势。

如果当我们在为自己通晓华语而自以为占尽优势而松懈下来,不思进取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反思我们的英文水平,是否也能像老外的汉语水平一样对答如流?当我们自诩比友族多懂华语而充满自我优越感之际,我们确实有必要探讨我们真的是“三语皆通”吗?

在大马,英文教育家庭成长的华裔孩子,英文水平是肯定的,可是中文掌握能力往往不理想,而且对中文缺乏归属感与情意结。反之,华校生的华语掌握能力虽然确如北京人予我们的评价般:“你们的普通话说得挺好的!”;可是我们(华校生)的英语,包括我,难道不是说得“支离破碎”、文法混乱吗?这应是大马时下年轻华裔对英语与华语之间的掌握能力所出现的两极化现象。

根据我这3年来在大学的观察,许多像我这样来自华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英文掌握能力不及友族,往往和友族以马来语交谈时,所操的尽是“巴刹式”马来语,而且带有浓厚的“3华人腔”,因此,如果不是情势所逼,则甚少与友族交流。这个中的原因也许是个人语文能力(除了华语)不强而“不敢”与友族交流。至少,我是如此。

三语皆通虚有其表

说穿了,我们“三语皆通”这特点只不过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美丽光环,实质上,我们的语文能力(尤其英文)更多的时候只不过“东懂一点,西懂一点”,在巫、英文书写上更是“不堪入目”,相信大家心底有数。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未来是懂得中文的世界”、“懂得中文在未来占优势”的意识,而满怀自我优越感之际,请别忘了停下脚步看看自己的英文抑或马来文是否也与自己的中文平步而走,否则请加把劲,提升自己的英语或马来文水平吧!

当不少老外也开始能操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能在中国大陆“游刃有余”地行走时,我似乎明白,没有任何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你或许会说,也并非每个老外都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啊。这当然。可是,跟据我在北京所见所感受的,他们在学习汉语时的“坚持”态度,肯定比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坚持”态度来得更“坚持”!

卢洁雯:我以会中文为傲

这次的北京行,我抱着学习、自我增值的心态前来。

为期3星期的课程,主办单位邀请了北京著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讲师为我们授课。讲师幽默的讲课方式、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获益良多。第一次与外国的教师同堂上课、学习交流,感觉挺新鲜。

上课之余,我们也拜访了今年初来我们语言暨语言学学院授课的客座教授,北京大学的蒋绍愚教授。在蒋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北京大学。

乃记得半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天津,到天津大学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感觉与这次截然不同。两次的中国之旅有着强烈的对比,厚厚的寒衣与薄薄的衬衫,一冷一热,反差强烈。不过无论是冬天的天津还是夏天的北京,我遇到的都是当地热情的人民。

只会说各自的方言

中国13亿人口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说普通话,也许他们只会说各自的方言,不过大家都使用着同样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我相信他们会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拥有27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虽然不是每个华人都懂得中文,不过在马来西亚能够受到华文教育,我深感荣幸。我以我会中文为傲,也为自己为马来西亚人自豪。

大专生乃是社会的眼睛,社会的良心。还有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活,我会确保自己在大学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让自己有任何遗憾。大学生涯里,念书固然重要,不过也得到处考察,增广自己的视野,做自己喜欢的事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摘自《南洋副刊·教育》

No comments: